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Pen Pal

Julie of the wolves中,

Miyax在被迫和父親分開,與阿姨同住的時候,

意外的結交了一個Amy, as her pen pal.


 

筆友,

有點熟悉的陌生,

帶著上個年代的色彩,

印象中,莫名其妙就結了婚的老爸老媽,

好像也是先當了一陣子的筆友,

然後才決定共結連理。

但是在這個網路十分發達的年代,

筆友似乎漸漸走入歷史,

透過msn輕敲鍵盤,連email都省了,

要不,

到朋友的blog上面留個言,看看他最近過的如何,

出現在電影中,拿著紙筆搔頭思索的畫面,

大概不復在了,

至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依稀記得,從我國中開始才有網路這玩意,

那時用的是數據機,54k的撥號窄頻連線,

連上線的時候還會一直逼逼作響,

在那時的我們,完全沒有想過

每年一定會寄送的新年賀卡、聖誕卡

竟會被這個小盒子跟幾條傳輸線取代。


 

其實,用紙筆紀錄下的時光比起0101構成的文字珍貴的太多太多。

雖然我沒寫過幾封信,

但是卻很期待收信的那份喜悅感,

然而,

這種喜悅感卻逐漸的,被堆積如山的

「陳先生您好,請參考我們的最新商品」

逐漸沖淡,

和杯子裡轉動的茶包一樣,

第三泡,凍頂烏龍。


 

現在所紀錄的,也許十多年後就成了無法被理解的歷史吧。


 

今天上英文閱讀的時候,

我跟學姐說:

「如果今天真的有人拿了一封信說要當筆友,我應該會覺得他有病。」

「對啊,怪叔叔。」


 

於是我很害怕衰老,

不管是肉體上,或是心靈上。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EOA

Economic of Activity

一個自創的縮寫。

最近常常會聊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要辦活動?」

對啊,為什麼要燃燒自己般的拼命呢?


隨著社會變遷,社團文化漸漸式微,

新鮮人越來越不喜歡把自身投入再沒有實質報酬的活動中,

人力資源越來越缺乏,活動卻越來越多,

一方面讚嘆中大社團風氣的盛行,

另一方面,病態。


其實,用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就可以清楚的分析,

還記得供需平衡曲線嗎?

當供給過剩的時候,相對來講需求就顯得不足,

要達成供需平衡的話,

除了將需求曲線向右移以外,

就必須降低供給量。


需求曲線右移在這邊所代表的意義是,

有越來越多的人熱衷在社團活動上。

結論是:

中大社團活動的需求曲線逐漸往左移動,

然而供給量卻不斷增加。


背道而馳,自然無法達成平衡,

結果就是我們所熟知的,

社團成天嚷著人手不足不夠好、沒人參加活動,

活動人越來越忙,

大多數活動的水準日漸下降,

中大成了一個社團風氣盛興,但是參與度普遍不高的學校。


也許你會說,那就降低供給量就好啦,

少辦一點活動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但是,

有哪個單位願意停辦自己的活動呢?

社團?系學會?其他組織?


並不會有人因此停辦自己的活動,

為了面子,

為了凝聚團隊精神,

為了爽。


於是,我們為了辦活動而辦活動,

不曾駐足停下來思考。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高棉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Toley&book=12

透過鏡頭,我來到了東南亞中南半島上的一個國家,

他名叫高棉。


在這裡,到處都可以看到小乘佛教的影子,

有種說不上來的似曾相似,

傳統的文化、建築依然清晰可見,

然而,經濟壓力卻迫使柬埔寨人用近乎乞討的方式謀求生活,

會很想從口袋拿出一小筆錢。

但我知道,不能,

寧可向他們買了一堆你壓根不喜歡的東西然後丟掉,

都不要好心去施捨。

那是他們最後一絲的尊嚴。

一旦當起乞丐,就等於完完全全捨棄自尊,

放逐靈魂,剩下空洞的軀殼。


我想起社團朋友在版上的一句話,

「他們已經過的很好、很快樂,作作樣子的關心反而是提醒這群孩子,他們很可憐無助。」

聽起來讓人難受,

所謂服務學習、大桃園關懷計畫,

我並不知道,那些被關懷的孩子心理到底是什麼滋味,

回想著去年十一月多,到真善美發送發票時,

那一張張天真無邪的臉孔,

好慶幸上帝替他們關上了一扇窗,

讓這群天使能夠永遠無憂無慮,

殊不隻眼前這幾位大哥哥大姊姊只是為了某些目的前來。

希望你們能夠永遠這樣快樂,

也許,心裡的罪過就會輕一點。


懺悔。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品味

到底,該如何去定義品味?

屬於自己的格調,
對於事物的鑑賞能力。

很多人都認為好品味之於富人,
就如同堅毅、恢弘的人格之於有志儒生。
我不以為然。
在這個物質導向的社會中,
個人品味能夠影響社交,也代表個人魅力,
並非名牌奢華就等於好品味,
而需要多去了解,選擇與自己風格最為接近的,
典雅、悠閒、活力、簡約。





當然,你也可以拒絕跟隨潮流,
但是也別忘了自己正處在這潮流之中。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Faith


我看完了王牌酒保第七集,

三月底最新的單行本,

很感傷。


「並非是人選擇了調酒師這個職業,而是選擇了名為調酒師的生活。」

那麼,站在十字路口的我們,

是否選擇好第一個職志呢?


前幾天,在公視看到了一個影片,夢想無限,

介紹一輛手工建制的太陽能車以及背後的心路歷程,

堅持不懈的努力,讓他們在世界大賽中奪下第二名。

鄭和榮教授說:「如果你有一個要去實現的夢想,那麼,你會發現這個夢想越來越遠大。」


去考管會的路上,我的腦袋一直想著這件事情,

從小到大,做了一大堆其實並不會實現的夢想,

數理邏輯極差的科學家,

詞不達意的翻譯,

長大了才發現這些七彩泡泡一個接一個消失,

渾渾噩噩的日復一日。


那麼,行銷企劃呢?


CCAPP執行長林俊廷先生時常告誡我們:「企劃師要去解決社會上存在的問題,而企劃書只是我們的工具,活動是我們的手段。」

那麼,成為企劃人的夢想是否也會變得遠大,有著高尚的目標呢?

佐佐倉˙溜之所以要成為神之杯的理由,

是為了能夠調製出療癒顧客靈魂的調酒的調酒師。


當我真正站上職場時,

能否堅持現在的我所認同的嗎?


於是,我深身體會到,為何蘇怡華會那樣的迷失自己。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昨天,

和袁比利聊到了家庭,

他說    能夠各取所需的,

各取所需。

健全、和睦、平衡、溫暖。


 

早上做了一個怪夢,短暫的一個故事切面,

關於老爸老媽的,

驚醒,然後久久不能自己。


 

其實,我一直不知道怎麼樣才是對或錯,

當在外面闖蕩的越久,就跟家裏脫節越大,

對或錯、年少輕狂,

很多事情,似乎沒辦法就那樣劃一條線,

把楚河漢界分個清白,

所以只能說說。


 

到底什麼家庭才是最好的?


 


 


 

不知道。


 


 


 

就好像沒人知道,

滿臉鬍渣的彪形大漢,

是用什麼表情道出「啾咪」二字的。